隨著人口高齡化的加劇,社會上銀髮族的數量逐漸增加。然而,這群人往往成為詐騙集團的主要目標。由於部分高齡者資訊接收有限、警覺性較低,或是容易受到情感操控,使得詐騙手法層出不窮。本文將探討四種最常見的銀髮詐騙手法,包括投資詐騙、保健品詐欺、保險詐騙與假親友求助,並提出防範對策。
投資詐騙通常以「高回報、低風險」為誘餌,吸引高齡者投入資金,常見類型如下:
高報酬投資:詐騙集團以「穩賺不賠」的投資計畫吸引長者,例如虛擬貨幣、假基金、高利率存款等。
龐氏騙局:透過後續投資人的資金支付前期投資者的利潤,使受害者以為投資獲利,進而投入更多資金,最終資金鏈斷裂。
假房地產投資:聲稱有海外或當地的低價房產可供投資,但事實上地產根本不存在或無法變現。
任何投資計畫應查證其合法性,可向金融監督機構或證券投資機構確認。
避免投資來路不明的高報酬計畫,並多與家人討論。
不輕信社群媒體或陌生來電提供的投資機會。
健康是銀髮族最關心的議題,詐騙者利用這點推銷假藥或誇大療效的保健食品,如:
神奇療效產品:號稱可治療慢性病、抗癌、回春等,甚至附帶「醫生推薦」或「名人見證」,但無實際醫學根據。
免費試用詐騙:以「免費體驗」為噱頭,誘導受害者留下個資,後續強迫購買昂貴產品。
傳銷式推銷:透過親友推薦,以「共享健康與財富」的名義鼓勵購買大量產品,甚至發展下線。
防範對策:
確認保健品合法性,應選擇政府核可的健康食品,避免來路不明的產品。
拒絕不明電話推銷,不輕信誇大功效,必要時可向醫師諮詢。
警惕免費贈品,如需提供個人資訊才能獲取,極可能是詐騙。
保險詐騙主要針對銀髮族的健康與安全意識,誘導其購買不實保險產品或被詐領賠償金。
假保險業務員詐騙:詐騙分子冒充保險業務員,向銀髮族推銷「高回報、低保費」的保險,實際上可能無合法保單,受害者繳費後無法理賠。
誘騙更改保單受益人:詐騙者透過假冒親友、律師或保險代理人,誘導長者修改保單受益人,將財產轉移給不法分子。
虛假理賠詐騙:詐騙者聲稱可協助申請高額理賠,但需先支付手續費或相關費用,實際上是騙取金錢。
確認保險公司合法性,投保前應查詢保險公司是否為政府認可機構。
核對業務員身分,保險推銷員應持有合法證件,並可向官方機構查證。
拒絕不明來電或網路廣告,避免提供個人保險資訊給陌生人。
這類詐騙通常利用電話或社群軟體,冒充親屬、朋友或政府機構,聲稱遇到緊急狀況,要求匯款。
假裝子女或孫子女:聲稱被綁架、出車禍或急需醫療費用,要求立即轉帳。
假檢警詐騙:冒充警察或法院人員,稱長者涉嫌犯罪,要求交付保證金或提供銀行帳戶協助調查。
網路情感詐騙:詐騙分子透過社交媒體與高齡者建立信任關係,之後以各種理由要求金錢援助。
遇到金錢要求時,先求證,可直接聯繫家人或向警方報案。
警惕陌生來電或訊息,不輕易提供個資,如身分證號、銀行帳號。
設定通關密語,親屬間可預先約定暗號,以確認對方身份。
銀髮詐騙問題不僅影響個人財務安全,更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打擊。因此,提高高齡者的防詐意識至關重要。社會大眾應加強對高齡親屬的關懷,協助他們識破詐騙手法,並定期提醒防範策略。此外,政府及相關機構應加強法規與宣導,以降低詐騙案件的發生。
透過家人陪伴與社會共同努力,我們可以為銀髮族打造更安全的生活環境,讓他們免於詐騙威脅,安享晚年生活。